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媒介如何重塑网络文学的幻想基因

时间:2025年03月17日 20:23    来源:    作者:    阅读:


互联网技术衍生的网络文学以媒介革新实现颠覆现实与幻想的传统边界,跨越时空的文学革命,在文明转型节点共同重塑了社会意识与艺术表达的维度。2025年3月14日,网络文学研究专家许苗苗莅临我校文化移通——名家大讲坛,于下里巴人剧场为同学们带来《网络文学中的幻想与现实》为主题的讲座,给现场师生带来文学演变与媒介变革的深度对话。许苗苗老师从现实主义的历史脉络切入,深度剖析网络文学如何突破传统文学边界,以达到重构现实与幻想的表达。
   许苗苗老师开篇抛出问题:“为何18世纪晚期被视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分界?”她指出,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不仅重塑了社会结构,更催生了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向。传统文学以摹写现实、反映社会矛盾为核心,而现代社会的流动性、技术爆炸与个体意识觉醒,则迫使文学不断拓展“现实”的定义。“网络文学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延续了现实主义对时代精神的捕捉。”她以《诡秘之主》《庆余年》等作品为例,指出这些小说虽构建奇幻世界,却暗含对当代社会议题的隐喻——如科技伦理、权力博弈、身份焦虑。“幻想是表象,现实是内核。网络文学正以‘超现实’的形式,完成对现实更深层的介入。”


   许苗苗老师强调,媒介特性决定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根本差异。纸质印刷时代,文学受限于物理载体与精英化生产机制,倾向于追求“经典性”与“理性叙事”;而网络文学的即时性、互动性与海量存储空间,则赋予创作者“无节制想象”的自由。“当读者在弹幕中实时催促更新,当作者根据评论区反馈调整剧情,文本便不再是封闭的‘作品’,而成为一场集体狂欢的‘事件’。”她认为,这种创作-接受模式的变革,使得网络文学天然亲近幻想这一类题材,其本质是媒介技术对叙事可能性的解放。

   讲座中,许苗苗老师特别分析了网络文学对时空逻辑的重构。传统小说依赖线性叙事与物理时空规则,而网络文学则借助“金手指”“位面穿梭”等设定,将时间压缩、空间折叠,甚至构建多重宇宙。“这种‘游戏化’的时空观,实则是数字原生代认知世界的本能——他们成长于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环境中,对‘可能性’的执着远超对‘真实性’的追求。”她进一步指出,年轻读者对“非理性想象”的包容,并非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以更激进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期待。“当一座‘赛博天庭’能够讽刺职场内卷,当‘灵气复苏’隐喻资源分配危机,幻想便成为叩问现实的利器。”


                                         文:张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