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林少华:诺贝尔文学奖与村上春树

时间:2017年12月10日 20:02    来源:    作者:    阅读:

在国内,提起村上春树,书迷们一定会想到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林少华。林教授所翻译的村上春树作品,使得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了村上春树。11月16日晚7时,林少华教授莅临缤果大剧院,带领同学们走进了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雨夜灯》、《异乡人》、《小孤独》、《林少华看村上:村上文学35年》。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罗生门》、《雪国》、《金阁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集七十余部,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是一个很权威的奖项,一份很珍贵的荣誉。林教授对诺贝尔奖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在于哪部文学作品写得最好,而在于把文学置于公众热切的目光下,使得文学可以和科学和政治平起平坐。林教授说:“文化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中断千年的犹太民族文化,最后也得以复兴,正是因为犹太人坚守着民族信念、民族文化,并将其影响到整个世界。相反,我国的契丹族因不具有顽强,稳固的文化最终走向灭亡。正如林教授所说:“文化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文化的消亡才是真正的消亡。一个国家可以消亡,但只要文化没有消亡,就能复兴”。

林老师继续谈到了村上春树连续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他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大多被世界性所淹没,缺乏了那么一点本土的东西,另外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作品。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不具有经典性文学作品的特点,且没有充分体现“理想主义倾向”。因此,村上春树一再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一个大师级的译者,林教授也谈到了自己对于翻译的理解:“翻译是译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气质的镶嵌,灵魂剖断的对应,出神入化,知者自知。他所翻译的村上是有村上的味道的。但要想百分之百、纯净水式的翻译是肯定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局限性,翻译亦是如此。”在中国,人们熟知的村上春树,也就是林少华教授心中的村上春树。翻译永远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与村上春树价值观和审美观点一致,更是可以让译作趋近于原作。

林教授频频与同学们互动,讲座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教授出其不意的语句,也引得同学们的阵阵欢笑。在有限的时间里,风趣幽默的林少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结束之余,林教授还停留了很久为同学们签名。

林教授提到:“村上春树的语言简洁明快,又带有文人式的幽默,同时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也是我所追求和喜欢的,正因为这两点合拍了,所以翻译村上春树我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了。无论他是否得到诺贝尔奖,都不可否认他的作品是有灵魂有气息的。"

 

(名师课堂办公室:廖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