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课堂】铁骨柔情,碧霄一鹤

时间:2021年06月07日 21:01    来源:    作者:    阅读:

在大唐诗人中,刘禹锡一定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少年成名,二十中进士,三十岁位居高位,可他的后半生却一路被贬,一贬就是二十年。但他为人乐观向上,一生豪情万丈,坚毅刚强,光明磊落,坚守理想,世称“诗豪”,6月4日晚7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韬光教授在下里巴人剧场带领我们走进大唐,去了解大唐的独特历史,去品读刘禹锡的磨难一生。

刘禹锡的少年时代至少是美好的。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还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贞元九年,与好友柳宗元一同进士及第,之后仕途路上一直右迁升官。后因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参加了实践了“永贞革新,然而革新失败,从此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公元824年,被贬多年的刘禹锡来到和州。被当地县令百般刁难的他愤然写下《陋室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态度,并把这首诗刻在自己门前的石头上。这一年,刘禹锡已经50多岁了,对于21岁就中进士,30岁就进入权力中心的他来说,这时可谓彻底的沦落。虎落平阳被犬欺,大概就是这样了。居于高位沦落到这种地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限伤感的。譬如被贬江州的白居易说:“谪居卧病浔阳城,杜鹃啼血猿哀鸣”;被贬永州的柳宗元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但刘禹锡不同,面对这些,他仍能豪迈的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还能自比孔明,杨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他的乐观、豪迈,一如从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艰难曲折的日子,用诗来传达自己的乐观豁达与浪漫情怀。这就是豁达开朗的刘禹锡。正如山不在高远,水不在深浅,房子不在是否简陋,一个人之所以被世人传颂,是因为他的不凡之气。

贞元二十一年秋,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朗州,今湖南常德,在那个时代属于边远蛮荒之地。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他日子过得贫寒、凄苦。但他却不甘沉沦、继续热爱生活。在刘禹锡存世800多篇诗文中,其中大概有将近200篇写于朗州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期刘禹锡不同于以往文人对于贬谪的哀怨和愤慨等主题。他一改此等风气,很多诗文更多表现出豪迈、斗志昂扬的励志精神。譬如刘禹锡以《砥石赋》、《何卜赋》《伤我马词》等诗文砥砺心志,内视群疑,犹冰释然。痛定思痛,写下《百舌吟》《聚蚊谣》《昏镜词》《磨镜篇》《观市》等诗文,在讽喻朝廷乱象的同时,亦为后人记录下州县集市生动真实的繁华之状。

若问永贞革新,他后悔吗?他会毅然决然告诉你不悔!他丝毫没有忏悔屈从的表示,有的只是对谗言蜚语的反击与嘲讽,有的只是励志作为和孜孜以求,有的只是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刘禹锡将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时光留在了朗州。而朗州的山水、人情也使得他实现了自我超越,坚守初心,走向深刻丰富的诗豪人生。

回顾刘禹锡的一生,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唯我独尊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后,却恒久地激发着民族的正能量!刘禹锡是大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不畏浮议,不惧众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道路,是中华文明每一个辉煌时代的共同特征。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用心读一些刘禹锡的诗文,必定会得到信心与毅力的加持,这将是我们创造更多奇迹的开始!

 

 

 

(名师课堂办公室:潘奕安 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