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课堂】 盛世唐诗,苏醒明智

时间:2021年09月26日 21:57    来源:    作者:    阅读:

“明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世悦人”九月的秋风吹走了中秋,伴随着中秋的离开,重庆移通学院迎来了一场唐诗美学盛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程韬光教授于9月24日晚七点在下里巴人剧场,朦胧月光下移通学子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一堂关于唐诗精神的当代意义的精彩授课。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物质和数据的挤压下,唐诗和月亮一样被人们神化。因此,唐诗的精神如明月般,无时无刻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古时候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对月亮和大自然的无限敬畏。从意识觉醒到逐渐感受生命再到与大自然亲密,一首首唐诗记录下了这一历程。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道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政治教化密切相联,是社会整合互动的特殊纽带,是人们安顿身心的精神家园。更重要的是,中华诗词对塑造和凝聚民族文化共同体发挥着特殊作用,是中华文明的底色。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唐诗美学精神,程韬光教授从人性精神,主体精神,人格精神,进取精神四个方面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唐诗美学的当代意义。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提起唐诗,首先想到的便是盛唐。盛唐气象,兴寄风骨。短短八字却让我们简明的体会到唐诗的文化精神。何来的盛唐气?是一首首以长安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所展示的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的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正因为这些精神的存在,正是因为唐诗的存在,盛唐才得以出现。那是唐朝相对最美好的时光,有新鲜亮丽、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照四方。因为和其他国家的互通,使得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并且具有世界观念、继承创新的精神。李白的一句“明月直入,无心可猜”体现了人性与人性的照面;元稹的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体现了人性的儿女长情。唐诗所彰显的人性精神让我们的精神状态鲜活有力,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

其次,唐诗有着自由浪漫、酣畅纵恣的主体精神,伴随着南北的交流增强和文化的融合,百姓的主体意识慢慢地被激发,从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开始带有主体精神,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创作者内心的自由与浪漫。当然,正因为这自由浪漫的主体精神,所以更多年轻人不甘心平淡的生活、不甘心平庸的老去。去追求自己向往的一切,为短暂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除此之外,盛唐时期的诗歌还有着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格精神。随着人文意识的出现,诗人们越来越关注人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且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酒徒、诗人于一身,他在成长的同时,也在完善自我,所以有了性情热烈、奔放、浪漫的李白。同时,盛唐时期因为国泰民安,一派祥和,创作出来的诗歌大多包含以梦为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正是因为那样的盛世景象,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也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唐诗是早晨,是青年,是春天,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是安顿身心的精神家园,是凝聚民族文化,团结华裔人员的中国底色。在唐诗的发展道路上,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关卡,也改变了一种又一种风格,但始终不会改变的是唐诗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在紧迫的生活中留出一段空闲,去过重要的生活,这是人们的理想生活状态。而在重要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静下心来欣赏几首唐诗,让心灵澄澈,充实幸福。

 

 

 

(名师课堂办公室:侯美怡 吴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