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课堂】沉舟侧畔千帆过,碧霄一鹤豁达情

——程韬光《唐诗美学》

时间:2024年06月07日 22:07    来源:    作者:    阅读:



2023级工商管理学院邵兰迪同学在听完程韬光教授的演讲后情不自禁感叹道:在读刘禹锡的诗文的时候,我感慨于其语言的豪迈却不解其中深意,但今天在程韬光教授的讲解下,我认识到我们更应该去学习他的人生态度。

202466日星期四晚7:0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韬光教授做客我校文化移通,于贤者楼131多功能报告厅开展《唐诗美学》主题系列讲座。此时正临近高考,程韬光教授带领同学们走进这位一年三登科的考神学霸刘禹锡,从他的生平入手,学习他的风骨与精神,在其中获得前行的激励。



程韬光教授首先介绍了刘禹锡的生平。刘禹锡出生于诗豪世家,自小熟读诗书,天资聪颖,又拜江南著名诗僧皎然,灵澈为师,两位高僧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信念,对刘禹锡“入世济世,泽慧斯民”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有益补充,涵养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后一年三登科,一时间风光无限,可后半生却因为支持变法一路贬谪,更两度因桃花诗讽刺权贵被赶出京城,一贬就是二十三年,刘禹锡精神的形成就是在此间逐步形成的。程韬光教授讲到刘禹锡年少时,曾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心中遐想连篇,写下《桃源行》以志纪念。后贬谪朗州,刘禹锡终于将寻访桃花源的心愿付诸实践,“我心归隐桃源, 我身纵横四海。”刘禹锡用一首《游桃源一百韵》的长诗,为后人记下了这段心路历程,以此为标志,刘禹锡的精神真正形成。



总有人坚守本心,不忘初心,无惧生死,不惧权贵,看淡名利,就像刘禹锡。好友白居易为他吟诵“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时,他却回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他参与旨在“强社稷富民生”的“永贞革新”失败,多少人对他施加诽谤和陷害时,刘禹锡却昂着不屈的头颅,挺着铮铮脊梁,以笔为刀枪,写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以及“砥砺赋”来响亮回应,其乐观豁达,为国为民,坚守本心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



刘禹锡的一生,充满荆棘坎坷,但他依然能坚持理想,不改初志,悲愤而不沉沦,亢奋而不狂躁,执着而不拘泥,洒脱而不放浪,既保持积极进取的锐气,又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通过程韬光教授的讲解,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刘禹锡逢秋不悲的乐观主义精神,遇权贵不低头的刚正不阿,与朋友交流的坦率真诚,以及对生活无时无刻的热爱,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品格依旧激励着每一位后人前进。



(名师课堂办公室:邵兰迪)

(图:任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