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大数据学院的雷康平同学在听完王立新教授的讲座后有感而发:“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时代。每一次飞跃都是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今,数智化营销手段,人工智能,才是走向下一个文明的桥梁。”
2024年10月14日下午14:00,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诗人、通信和互联网领域营销策划人王立新教授做客我校文化移通——名师课堂,并于贤者楼131多功能报告厅开展了《数智化营销》的系列讲座。王立新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幽默诙谐的语调,带领同学们走进文明的历史,切实感受文明是如何决定一个时代的发展。再以大数据为中心,展示数智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引导性。

“文明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王立新教授以他的经历总结出来这样一句话。如今,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人工智能也在更多的领域取得创新与突破。王立新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要害是符号识别系统,人类必须控制好这一系统才不至于让人工智能走向一条不归路。王立新教授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例,认为驱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是科学家,而不是改朝换代,换一波人来腐败。且以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做对比,实行降维打击,提出社会进步的本质是降低过去的成本。

“任何人想成功,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在这个AI兴起的时代,更多的人缺乏的是对AI提问的能力。王立新教授指出,人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对AI提问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接着,王立新教授对“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我们应该在成千上万个细节中寻找最关键的几个要点。于是,王立新教授提出了重点观、全局观、未来观这三个观念。纵观全局,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行业,所谓合适,可简单概括为有前途加有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关注这个行业在未来的一个发展。在这里,王立新教授还预测了未来AI基因大数据编辑是下一个进击的目标,也在社会进步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王立新教授明确提出,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根本意义是寻找同类事物,同类人的共同点。在传统的决策过程中,往往依赖经验和直觉。然而,大数据思维强调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策。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大数据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从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这些模式和趋势,为预测未来提供依据。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发现模式与趋势、实现个性化服务以及创新与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大数据思维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巨大的价值。
(名师课堂办公室:雷康平)
(图:吴云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