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中华魂!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而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国家的繁荣富强建立在科技发达与文化自信的双重基石之上。9月11日晚19: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斌教授莅临下里巴人剧院,开展了本学期《科技文化与中国发展》系列课程第一讲。
钱斌教授以丝绸为例开始讲座,在中国文化中,丝绸是文明、优雅和高贵的象征,其涵盖绫、罗、绸、缎、绡、纺等不同品种,不仅是商品,更是艺术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国工艺美学和历史,钱教授通过丝绸爱好者克利奥帕特拉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以丝绸为中心的繁荣国度。丝绸多样的特性与精湛的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讲座随后聚焦旗袍这一文化符号。钱斌教授指出:女性身着旗袍所展现的独特魅力,既是文化魅力,更是跨越时空的复合魅力。旗袍以流畅的线条完美诠释了东方美学中“含蓄的性感”与“优雅的流动感”,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方神韵”。旗袍之于科技,更具精神与内涵,其赋予科技人文温度、美学灵感和文化灵魂,避免科技发展陷入纯功能主义的冰冷窠臼。一件智能面料制成的现代旗袍,恰是中国文化不泥古、不崇洋,以开放包容姿态走向未来的宣言,彰显了最高层次的文化自信。

在谈及文艺复兴时,钱斌教授强调,这场运动不仅是艺术的复兴,更是科学精神的觉醒,其中绘画等艺术领域的教育变革意义重大,通过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实现了绘画透视法的突破性发展。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转变使文艺复兴成为衔接中世纪与近代的桥梁,钱教授指出:中国的未来不应简单复制欧洲文艺复兴,而应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未来的新文明复兴。

钱斌教授在讲座最后深入剖析了大规模翻译活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他指出,中国科学文化的构建与大规模翻译活动密不可分,这些翻译运动构建了一个既能扎根自身文明、又能与世界有效对话的现代化中国,不仅推动了物质层面的发展,更在思想、文化和科技层面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