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13日晚,我校文化移通系列讲座第三场在下里巴人剧场顺利举行。钱斌教授以《科学文化与中国发展》为题,围绕"李约瑟难题"展开系统阐释,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钱斌教授
钱斌教授以《唐六典》中"刀"的记载为切入点,引导听众重新审视宋朝历史地位。他引用"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论述指出,宋朝虽在军事上被视为"积弱",但其科学文化成就达至古代巅峰,为后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钱教授深入剖析:宋朝之"弱"仅限于军事格局,其文明活力依然旺盛。文官制度保障的学术自由与市井经济催生的技术需求,共同构筑了科学文化发展的沃土。这一历史特征恰为理解"李约瑟难题"提供关键视角:为何古代中国拥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却未能自发产生近代科学体系。
在解析"李约瑟难题"核心时,钱教授通过具体案例阐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遵循"经验总结型"路径,侧重实用需求;而近代科学则以逻辑推理和系统实验为特征的"理论建构型"体系。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与"实用观"既孕育了独特科技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论突破与学科细分
钱教授特别指出,"李约瑟难题"的当代意义不在于纠结"为何过去落后",而在于明确"如何未来更强"。科学文化既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当代中国的发展,正是以科学文化为纽带,串联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实现"实用创新"与"理论突破"的双向促进。

本次讲座以"李约瑟难题"为线索,既梳理了古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脉络,也指明了当代科技创新的文化底气。通过这场
深入浅出的学术探讨,师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更明确了在"科技+文化"融合时代背景下的责任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