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数字新闻传资讯,论理追求守人心

——刘海明《数字化新闻与人的伦理追求》

时间:2024年09月30日 12:24    来源:    作者:    阅读:


在当今这个信息如洪流般汹涌的时代,数字化新闻如同一位无处不在的传播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新闻行业的格局。2024年9月30日19:00,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做客我校文化移通——名家大讲坛,于贤者楼131多功能报告厅开展了《数字化新闻与人的伦理追求》主题讲座。刘海明教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辩证视角观点,让我们了解到数字化新闻与伦理之间的深刻关系



新闻是人们了解每日生活变化的一种手段,与大部分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刘海明教授讲道:“数字新闻是指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以数字或图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体现一定新闻价值的新闻信息报道。” 数字化新闻借助互联网和各种移动设备,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瞬间将消息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与传统新闻相比,它不受限于版面和播出时间,可以容纳海量的信息,现在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和各种新闻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例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数字化新闻能够迅速汇集各方消息,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情况。


数字化新闻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在英国,人们不信任数字化新闻报道,数字化新闻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尽管数字化新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伦理挑战。首先是真实性的问题,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数字化环境下,虚假新闻更容易滋生和传播。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或者达到某种政治、经济目的,故意编造不实消息。其次是隐私问题,数字化新闻的传播往往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记者和媒体如果不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就可能侵犯他人的权利。最后是客观性的挑战,随着数字化新闻的交互性增强,公众的情绪和观点很容易影响新闻的传播方向。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大众的情绪,可能会放弃客观中立的立场,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新闻伦理,也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和矛盾。



在社会普遍运用数字化新闻的背景下,人的伦理追求具有多方面的体现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新闻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伦理原则是基本要求。同时,媒体机构也应该建立健全的伦理审查机制,对新闻报道进行把关,防止违背伦理的新闻发布。对于公众而言,在参与数字化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也应该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公众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会辨别新闻的真伪,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人的伦理追求是数字化新闻健康发展的基石,在数字化新闻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伦理追求,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确保数字化新闻在伦理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


讲座后提问环节:

问:您的职业理想是怎样确立的?

答:第一个方面,关键在于深入洞察该行业的发展规律。若连此基本规律都未能掌握,自然难以顺应行业的自然发展轨迹,更无从谈起在个人道德层面的建树。第二个方面,则聚焦于道德共识的构建,在把握行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同时,我们亦需明确行业内应秉持的至高道德准则。这不仅能够让我们洞悉行业发展的资产规律,更能深刻理解行业、共同体及职业共同体的本质。在此基础上,你将能更清晰地思考自己此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什么,以及你渴望通过服务他人所达成的理想目标为何。



(名师课堂办公室:李洁)

(图: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