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询问 AI 是否会取代人类时,deepseek给出了这样的回答:“AI 不会取代人类,就像望远镜不会取代天文学家。”人类真正面临的危机或许是:当 AI 能够全天候创作莎士比亚风格的十四行诗时,人类是否还愿意在深夜为爱人写下一首略显笨拙却饱含深情的情诗?3月28日下午 14:00,冀振燕老师走进重庆移通学院下里巴人剧场,开展了一场以《人工智能前沿》为主题的讲座,引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深入思考。

讲座伊始,冀振燕老师为同学们科普了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产品,如deepseek、ChatGPT、Siri 等。2022 年 11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发布ChatGPT,这款人工智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它具备模仿人类生成文本、图像、视频、音乐以及软件代码等前所未有的能力,凭借这些优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吸引了超过1亿用户。比尔·盖茨曾评价ChatGPT,称这种人工智能技术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问世。如今,火爆的ChatGPT已成为人们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大家可以利用它撰写文案、调试代码,有效减轻工作负担。

同时,冀振燕老师也指出,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例如,其发展可能致使部分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进而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此外,人工智能还可能被用于不当用途,像侵犯个人隐私、制造战争武器等。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事故,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强烈质疑。为应对这些挑战,一系列措施亟待落实,其中就包括图灵测试。紧接着,冀振燕老师为同学们详细科普了图灵测试。该测试由计算机科学先驱艾伦·图灵提出,源于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思考:我们如何确定一台机器是否具备真正的智能?为此,他设计了这样一种测试方法;若一台机器通过文本聊天,能让与之对话的人类无法判断它并非另一个人类,那么这台机器就可被认为拥有 “人类水平” 的智能。不过,图灵测试仅衡量对话模拟能力,无法检测机器是否真正理解或具备智力。机器有可能凭借预设响应通过测试,却不具备认知能力。这也使得人们对其作为智能衡量标准产生了质疑。因此,除了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其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外,还需加强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教育,提升人们的科技素养和安全意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讲座最后,冀振燕老师总结道,科技的发展恰似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引发灾难。她提醒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既要满怀期待,又要保持警惕。唯有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规避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冀振燕老师呼吁同学们共同努力,把握好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课后问答环节
问:您觉得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答:我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虽然人工智能能够获取人类意识中可转化的数字信号的内容,但人脑中有许多难以化约的部分,比如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