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放下诗和远方,人们追求的是更好的“衣食住行”。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下,涌现了许多机器的研究和发明,即“现代机器人”,用于人民生活的领域中,服务和帮助人们。那么现代机器人到底是什么呢?11月16日晚19:00,谢广明教授于下里巴人剧场为移通学子们开启《魅力机器人》的第三讲——现代机器人。为同学们讲述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发展及其利用。

正式开讲前,谢广明教授抛出一个问题:现代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在哪?现代机器人最先用在军事领域,但效果不理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市场便向民生靠拢。谢广明教授举例:富士康员工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反响,富士康便提出要用机器人替代员工,以此来替代高强度的工作,以此为契机,于是越来越多的服务型机器人诞生在大众视野。而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谢广明教授对工业机器人举例:如美国特斯拉用机器人造车、日本安川科技和德国库卡。工业机器人在一些模块化、重复性、精细化环节具有独特优势,还可以在低温、高温、有毒等危险环境中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也推动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工业领域,1954年,美国乔治·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有自由度,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范围,最大工作速度,承载能力等等。

现代机器人可用于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里。在农业领域,随着农业的工业化,中国农业生产从业者数量减少,农业生产从业者种地意愿不高,于是出现了农业机器人,如整地机器人、采摘机器人、除草机器人等,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当然,日本的“蔬菜工厂”更是颠覆传统种植理念的新型农业模式,利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蔬菜生长的全程控制和优化,大大节省了土地、水和能源资源,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林业和畜牧业领域,伐木机器人、牧羊机器人、养鱼机器人等也开始出现,用于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繁重的工作。如砍伐树木、监测牲畜、喂养鱼类等,降低了人类的劳动强度和风险,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在医疗领域,医用机器人是21世纪竞争的焦点,它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执行一些精细和复杂的手术操作,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眼科手术等,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质量。医用机器人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康复治疗、护理服务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效果。此外还有服务领域和娱乐领域的机器人。现代机器人更加注重多元化,以后也会出现更多新颖的机器人,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

中国的市场潜力大,一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如日本安川科技和德国库卡,展示剑术人机对抗、乒乓球人机对抗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当然,国内也在机器人领域上不断革故鼎新,坚持“中国制造”,研发新的机器人来反抗国外垄断,如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术锐机器人等,全由国内自主研发,打破了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技术垄断。

总而言之,现代机器人是人类智慧和技术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机器人的种类和用途多种多样,也时刻不断发展,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利用现代机器人,才能让它们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后提问环节:
问:什么是农业机器人?
答:农业机器人是一种作用于农业环境中执行各种农业任务的机器人,如整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采摘、运输等。农业机器人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风险。
文:游国锐 鲁旅
图:吴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