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快讯->正文

在移通听讲座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程韬光:深耕唐诗美学,为学子筑牢文化根基

时间:2025年09月26日 13:52    来源:    作者:    阅读:

当代学者、作家、诗人程韬光教授以“垂辉映千春——唐诗美学精神概论”为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浸润心灵的唐诗文化盛宴。作为学校特聘教授、别都书院首届名誉院长,程韬光教授用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生动的诗意表达,带领学子穿越千年,探寻唐诗的精神内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程韬光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双会员,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兼任河南省杜甫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更是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杜甫文化推广大使”。其代表作《诗圣杜甫》《碧霄一鹤——刘禹锡》等不仅斩获中国当代小说奖、杜甫文学奖等多项殊荣,更入选中学生核心素养推荐书目,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并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等国际奖项。此次重返“移通大家庭”,他以“移通人”的身份与师生共情,让讲座更添温度。

讲座开篇,程教授以“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破题,结合重庆移通学院“楼前绚烂、湖边灵动、山脚清幽、楼中赏月”的校园景致,将诗意与校园生活相融,瞬间拉近与学子的距离。他先带领师生开启一场“唐诗里的春游”:从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明艳,到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灵动,从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的辽阔,到杜甫“迟日江山丽”的清新,再到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巧思,数十首咏春唐诗串联起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让师生在平仄韵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与诗意的浪漫。

随后,程教授深入剖析唐诗的六大美学精神,为学子搭建起理解唐诗的“精神坐标系”。程教授指出,唐诗的魅力在于其“新鲜亮丽、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的归家温暖、白居易《问刘十九》的挚友邀约,皆能跨越千年引发当代人的情感共鸣;在于其“自由浪漫、酣畅纵恣的主体精神”——李白“黄河落天走东海”的豪迈、李贺“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的奇思、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缠绵,尽显唐人生命意识的自由升华;更在于其“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人格精神”“以梦为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无我精神”“关爱苍生、忧患社稷的圣贤精神”——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家国情怀,到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的励志豪迈,从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到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担当,程教授以诗证史、以史解诗,让学子深刻理解:唐诗不仅是风花雪月的吟咏,更是唐人“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生命呐喊。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重庆移通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对学子全面发展的滋养作用。程教授在讲座中特别肯定:“移通学院为工科生搭建人文交流平台,是真正为学子负责。”他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分享了自己深耕唐代诗人题材小说的初心。“从唐诗中汲取精神力量,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并鼓励学子“多背唐诗、多读经典,在唐诗中找到心灵的归处与成长的力量”。讲座现场,师生互动热烈,不少学子表示:“程教授的讲解让唐诗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到的温度、能感受到的精神,今后会更主动地走进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