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重庆移通学院开讲:
人工智能大革命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人工智能怎样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在高校这方孕育前沿思想的沃土上,教育又该如何筑牢创新根基?当一行代码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未来构想的载体、文明探索的触角,其蕴含的深刻价值便随之凸显。一场关于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在重庆移通学院校园回荡,一场穿梭于智能与时代的思想碰撞缓缓拉开帷幕。

2025年10月26日9时,著名经济学家、深圳市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教授,携主题讲座《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人工智能大革命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走进重庆移通学院合川校区下里巴人剧场。这场极具时代性的思想盛宴,吸引近500位师生到场参与。
向松祚教授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教授,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曾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并作为中美经济学家对话会中方特邀代表,担任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包括《新经济学》《新资本论》等。

人工智能引领人类未来新征程
向松祚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脉络切入,系统阐述其如何重塑人类工作方式、社会结构与未来图景。他指出,当前人类正经历三大根本性变革:世界格局从单极主导向多极共存转变,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构;国际贸易规则深度调整,世贸组织框架逐渐让位于区域贸易协定与数字贸易新形态;技术发展路径被彻底颠覆,人工智能以磅礴之势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三大变革交织叠加,共同塑造世界新秩序,而人工智能作为最具革命性的力量,正深刻改写人类社会发展轨迹。

人工智能大时代已然来临
向松祚教授深入解析人工智能革命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路径。他强调“人工智能并非凭空出现的全新物种,而是过去数十年信息技术、网络科技与计算能力积累融合的必然结果。”在雄厚算力支撑、精妙算法驱动、海量数据滋养和创新精神引领这四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工智能已完成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转变,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各个层面。向松祚教授特别警示:“人工智能将系统性改写所有行业的运行规则与价值分配,没有任何领域能够独善其身。”

人类独特价值不可替代
教育革新势在必行
向松祚教授在总结中着重强调,人类的独特优势在于卓越的应变能力、跨领域联想能力与饱含情感的创造力。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迫在眉睫,需从传统知识传授转向创新素养培育,让创造力与人机协作能力成为新时代基本素养。他坦言:“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多时候需要老师向学生学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全社会需树立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心态,既正视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也警惕潜在风险。唯有通过教育革新与心态转变的双重驱动,人类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守住独特价值,实现与智能机器的和谐共生,共创美好未来。”

互动答疑:锚定核心能力,拥抱时代变革
在交流互动环节,向松祚教授耐心为在场师生答疑解惑,并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时代 “教学相长” 的重要性。他表示:“前沿思想多出自年轻人,知识更新速度极快,AI 领域的年轻化核心特征尤为明显。” 针对移通师生,他提出具体建议:“学生无论专业,都需夯实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教师要主动转变心态,学会向学生学习;学生则应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敢于提出新想法 ——大学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就是敢于质疑老师。”

向松祚教授的深度解读,不仅为重庆移通学院师生打开了观察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视野,更与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及“双院制”育人特色高度契合。学校在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 AI 通识课程、跨学科创新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数字媒体产业学院、奇安信网络安全产业学院等产业实践资源,正是对“主动适应技术变革”的育人回应。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讲座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夯实学生专业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基础能力,依托 “名家讲座”“创意写作” 等特色育人平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素养,让 AI 时代的育人实践更贴近产业需求、更契合学生成长,为培养高情商、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