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与“躺平”之间徘徊,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迷失,当代青年如何才能寻得内心的定力与人生的航向?2025年11月12日14:00,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孔令宏教授莅临重庆移通学院文化移通——名家大讲坛,于綦江校区万画影城巨幕厅带来《孔子思想对现代青年的启发》主题讲座,与同学们展开一场穿越两千五百年的思想对话,共同探寻立身处世与成才报国的精神力量。

讲座伊始,孔令宏教授以青年关切的“成才”话题为切入点。引用孔子将人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和”、“困而不学”四等的论述,他特别指出,孔子曾坦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其学问源于“好古,敏以求之”,由此打破了“圣人天生”的神话,阐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孔令宏教授强调,“学而知之”与“困而学之”正是每一位青年可以把握的、最可靠的成长路径,鼓励同学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围绕“如何有效学习”这一命题,孔令宏教授重点解读了孔子的“学思观”。通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经典论断,揭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孔子提出的“君子有九思”——从“视思明,听思聪”的感知洞察,到“事思敬,疑思问”的处事态度,再到“忿思难,见得思义”的情绪与欲望管理。孔令宏教授指出,这正是当代青年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在学业与职场中精益求精、在人际交往中成熟稳重的古老心法,是塑造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讲座继而深入探讨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与“礼”。关于“礼”,孔令宏教授通过孔子“正名”的主张,告诫同学们要明晰自身位置、履行相应责任;关于“仁“,他阐释道,“仁”不仅是“爱人”的抽象理念,更包含着“推己及人”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具体实践,这种由近及远、生生不息的爱,是构建有温度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协作的理论基石。

面对当代青年在“内卷”与“躺平”之间的徘徊,孔令宏教授引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通过解读孔子对“过”与“不及”的批判,他指出“中庸”并非圆滑妥协,而是在复杂情境中寻求最恰当、最合理的“度”。无论是个人奋斗、人际交往,还是面对成败得失,都需要把握好分寸。孔令宏教授鼓励青年,应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修养目标,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而积极地应对人生挑战。
整场讲座引经据典,现场掌声不断。尾声阶段,孔令宏教授以“活好学好”四字寄语移通学子,希望同学们身心健康,生活充实;精进学业,提升能力;懂得感恩,学会做人。
